《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》发布。
全文14条内容,讲了什么?有哪些是外贸企业和跨境电商企业,要格外注意的?未来哪些行为,可能产生更高的税务风险?我们如何去规避?一起来看正启商务为您准备的,通俗版解析!
一、《规定》核心内容概述
(1)谁向谁报送?
① 报送方(情报员):互联网平台公司。包括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美团、抖音(带货和打赏)、亚马逊中国等,这些“大市场”的管理方。
注意:
速卖通的运营主体,阿里巴巴在杭州;
Temu运营主体,拼多多在上海;
TikTok Shop运营主体,字节跳动在北京;
敦煌网DHgate运营主体,北京敦煌禾光科技在北京;
Shein运营主体,南京领添信息技术在南京!
都属于中国境内的互联网平台企业!原则上,都需要按《规定》要求,报送平台内的涉税信息!
* 若独立站运营主体在中国,原则上也是需要报送的;若注册了海外公司(如美国LLC),在境外建站,则按当地税法执行。
② 接收方(需要情报的人):国税局。
③ 报送对象(情报是关于谁的):在平台上开店做生意的“老板”(平台内经营者)和在平台上接活赚钱的“个人”(平台内从业人员)。比如网店店主、抖音主播、跨境卖家等。
(2)报送什么内容?
看《规定》第四条,报送内容包括:
① 身份信息:卖家姓名/企业名称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(或身份证号)、经营地址。② 收入信息:上季度销售额、退货净额、平台佣金等收入明细。③ 豁免范围:配送员、家政服务者等,便民劳务人员收入无需报送。
报送周期:每季度结束后,次月内(如10月报送7-9月数据)。
(3)什么时候施行?
自公布日(2025年6月20日)起生效,存量历史收入,无需补报。
违规处罚:未按时报送或谎报、瞒报的,罚款2万–50万元,情节严重者可责令停业整顿。
政策目标:通过“以数治税”实现精准监管,主要打击虚假申报、偷逃税的高收入群体,合规小微企业和个人税负基本不受影响(“三不变、一变化”原则)。
二、外贸企业新增税务风险点
(1)买单出口与收入隐匿
税务部门通过平台上报的收入数据,与企业出口报关信息比对,不匹配就容易被识别出“买单出口”(无票采购、第三方名义报关)行为,可能被追缴增值税(13%)及企业所得税。
案例【买单出口,视同内销】:温州多家跨境电商企业,因买单出口隐匿收入,被追缴税款并处罚款超百万。
(2)私户收汇的稽查风险
通过个人账户收取货款,规避企业所得税(25%)的行为,在平台数据报送后更易被追踪。金税四期系统已实现“资金—订单—物流”全链条监控,私户大额流水,将触发预警。
(3)成本与收入不匹配
比如,国际运费发票大量入账,但无对应出口收入,或采购发票异常(供应商涉虚开),可能被认定为虚增成本。
(4)骗取出口退税的刑事风险
“假出口”(无真实货物)或“假申报”(伪造资质)在八部门联合治税下(税务、海关、央行协作)将面临刑事责任。
三、有没有什么应对办法?
重新梳理业务流,明确各公司职责,区分境内出口公司,及境外销售公司,以及各公司之间的关联链路。无票业务走1039市场采购出口,有进项票的业务走0110出口,出口公司申请出口退税,利润部分回流,部分留存在境外(比如香港公司),直接从境外公司打款给供应商。
* 具体合规思路,还要根据企业现实情况来制定,可咨询正启企业顾问,进一步了解。
只要平台运营主体在中国,无论其目标市场在国内还是海外,均需履行涉税信息报送义务。对卖家而言,税务合规透明化已成定局——各位卖家需务必确保平台收入与税务申报一致,避免买单出口、私户收款等高风险操作。想重新规划跨境合规业务流,可咨询正启企业顾问:
郑恋恋 137 1437 6063